曾鈺涓
Yu-Chuan Tseng

創作經歷
 
 
 
 
2007  
Happy Scene

訊息人│手機、互動裝置

2005年作品Immersing ME裡,以人體測量方式,對身體再現進行解構與分析,探討透過數位影像的數碼存在的人之存在的單一情境與身份表徵,憑藉著位元,建立存在的訊息。2007年則延續數位存在的人之主體議題,建立以訊息存在之「數位肖像畫」。

傳統肖像畫的目的在於再現對象主體的個人特質,甚或美化表象以達成歌功頌德、永世流傳的目的。但是當「ME」(我)在數位時代裡,成為複雜的資訊綜合E世代,「ME」在數位媒體裡,不再具單一指稱「我」,不再僅具有存在的單一情境與身份表徵,透過數位訊息的存在,受訊息滲透與浸蝕,「ME」成為複雜的被電鍍物體(Multiple-Electro)。「訊息人」之數位時代的肖像畫,以真實人物為對象,進行數位再現,但卻在再現的過程中,以訊息取代人之存在主體,重新建立人的數位時代之主體特徵,在數位資訊衝擊下的個體,漸漸消失了個人存在的外貌特質。

生存於訊息充斥的數位時代,面對網路、電視、報紙媒體所形成的巨量訊息,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捕捉每一個訊息。我們卻也是訊息製造者,以e-mail傳遞訊息彼此溝通;在MSM上談心聊天;透過手機簡訊,留下訊息給彼端;以部落格書寫個人情感與經驗,邀請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他者觀看。人透過訊息的傳輸與訊號轉換,以訊號重新顯現存在的主體。此訊息呈現,是透過科技產生的虛幻假象,使發送端與接收端以為接收到或感知到,但是其實意向到的只是訊息符號而非個體本身。

Jenny Holzer所強調的以訊息語言呈現意義,但是當訊息的存在本身只成為一種符號時,訊息語言的意義是否以然消減為無意義,依附於訊息存在的個體,是否仍存在於此。此作品《訊息人》(Information ME)重新省思數位時代訊息所呈現的人之存在主體。

互動方式

  1. 當參與者站立於螢幕前時,影像會被攝入,並成為螢幕中的肖像。
  2. 參與者可透過手機簡訊傳送訊息至螢幕中,成為現場即時訊息並填充肖像。
  3. 參與者輸入之文字訊息,將被儲存成為資料庫,當無人傳入簡訊時,則由資料庫中挑選填充肖像
  4. 作品背景以觀者輸入文字控制,經由數學邏輯運算後,重新處理呈現。

art
art
2007.06 Others -互動藝術展 台北,新樂園藝術空間

art
art
 
2007.12 以訊息存在的方式-行動數位藝術展。花蓮,花蓮創意文化園區。

 

 

 

 

  © all rights reserved. 如欲引用請註明出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