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blication List

JOURNAL

曾鈺涓(2021)。〈網路到後網路-社會參與網路藝術的批判意識〉。《清華藝術學報》3。新竹:清華大學。P39-64。( Internet to Post-Internet: The Critical Awareness of Socially Engaged Internet Art, Tsing Hua Journal of Art Research 23, 01-17, College of Arts,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)

曾鈺涓(2021)。〈My name is Jane 的存在證實與展演策略〉。《南藝學報》23:01-17。臺南:臺南藝術大學。( The Proof of Existence and Strategy of Performativity -My Name is Jane, ARTISTICA TNNUA 23, 01-17,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(ARTISTICA TNNUA) )

曾鈺涓(2019)。〈數位存在的身份擬造與角色展演〉。《美育232》5,6月刊。臺北: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。P31-39。(The identity creation and role playing in the digital presence,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, 232, National Taiwan Arts Education Center, p31-39 )

曾鈺涓(2018)。〈廣告介入社會-以社會設計探討社會性廣告的社會參與意義〉。《文化傳播》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。(Advertisement and social engagement – The discussion of meaning in participation of Solvertising through Social Design, The journal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,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)

曾鈺涓(2016)。〈真實與虛擬幻境中的觀者感知研究〉。《雕塑研究》( 16),新北市:朱銘美術館。P1-47(The Audience Research of Immersive Perception in Real and Virtual Illusions, in The Sculpture research Semiyearly published by Juming Museum )

曾鈺涓(2009)。〈缺席的一段歷史_從「藝術與科技」到「數位藝術」〉。《美育》5,6月刊,196期。臺北: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。P12-21, (A History of Absence _ From “Art and Technology” to “Digital Arts” in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published by National Taiwan Arts Education Center)

Tseng,Yu-Chuan. Chia-Hsiang Lee. Ding-Ming Wang. (2009). FLOW- A Flowing Information Interactive Art. Leonardo, 42(1), 98-99.

Tseng, Y.-C. (2009). “Program” System of Digital Art:”BOOM! Fast and Frozen Permutation” – Taiwan-Australia New Media Art Exhibition. FYLKINGEN’S NET JOURNA, Hz(13).

曾鈺涓(2007)。〈程式、系統與數學邏輯—談60年代之電腦藝術創作〉。《美育》5,6月刊,157期。臺北: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。p10-19 (Program, System and Mathematical Logic – Computer Art in 60s, in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published by National Taiwan Arts Education Center)

曾鈺涓(2007)。〈虛擬自然的真實困境—談林珮淳「人工生命—回歸大自然」系列作品之美好幻影〉。《美育》3,4月刊,156期。臺北: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。p84-89 (The real predicament of virtual Nature-the beautiful illusion:the art work “Back to Nature – Artificial Life”, of Lin PeiChwen in the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published by National Taiwan Arts Education Center)

曾鈺涓(2005)。〈愛德華多·卡茨Eduardo Kac作品中的模糊性〉。《現代美術學報》10月刊。臺北:台北市立美術館。p57-80。 (The Fuzzy Characteristic in Eduardo Kac’s Art, in the Journal of Taipei Fine Museum published by Taipei Fine Museum)

曾鈺涓(2005)。〈電玩遊戲成為藝術形式的可能性〉。《中外文學》第34卷第3期。臺北:台灣大學外文系 。p65-84. (The Possibility of Computer Games as Art, in the Chung Wai Literary Quarterly published by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,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)

曾鈺涓(2003)。〈數位革命與藝術創作〉。《台灣美術》四月刊。台中:國立美灣美術館。p25-39。(Digital Revolution and Art, in the Journal of NTMOFA published by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)

CONFERENCE

曾鈺涓(2022)。〈藝術研究方法論的初探討論〉。感性數位-202台灣感性學會暨台灣數位媒體設計學會國際研討會。2022/11/11。台東,台東大學。

曾鈺涓(2021)。實體到虛擬、線下到線上-電訊互動系統中的藝術討論。「國際大數據數位人文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(WEDHIA 2021),專題討論:“批判觀點:從創作、策展與數位轉譯談人文科技的多重向度(施登騰)」。2021/12/16-12/17。台北:國立政治大學

曾鈺涓(2021)。後網路時代的存在證實與展演策略-My name is Jane。「第一屆全球音像藝術研討會:視域進化」。2021/10/29-10/30。台灣: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研究所。(線上會議舉辦)

Yu-Chuan Tseng(2016),Advertising and Social Intervention – The Social Engagement of Solvertis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esign)。1st PRSC & 9th PRAD Conference 2016。December 2-5, 2016.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, Hong Kong

曾鈺涓(2016)。在虛擬與真實之間-奇米拉的世界。第一屆網絡社會年會「網絡化的力量」。11/14-11/16/2016。杭州,中國美術學院

Yu-Chuan Tseng, Yi-Ching Huang, Kuan-Ying Wu, Chi-Ping Chin(2016), The summoning- Chimeras sing a song, 2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Art (ISEA2016), May/16-22/2016, Hong Kong,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, School of Creative Media.

胡晉誠,曾鈺涓(2015)。〈《夏日大作戰》OZ 系統之 物聯網環境雲端資訊安全之探討與反思〉。《第四屆御宅文化學術研討會》。新竹交通大學:交通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、數位動畫文創學程。最佳論文獎

王文劭,曾鈺涓(2015)。〈日本妖怪文化與地方都市傳說對動漫角色創作影響之研究–以角色妖狐為例〉。《第四屆御宅文化學術研討會》。新竹交通大學:交通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、數位動畫文創學程。最佳論文獎

曾鈺涓(2015) 。〈墜落的力量-台灣女性藝術家的發展〉。《「高等教育在公民社會與公共政策的角色─台日韓的對話」國際研討會》。台北: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、行政管理學系、社會發展研究所、性別研究所、公關學友會

Yu-Chuan Tseng(2015), Being Here, Now- The Digital Existence Between Real and Virtual. The Sixth Asian Conference on Arts and Humanities 2015, April 4/2-4/5, Osaka, Japan

Yu-Chuan Tseng(2014). Immersing & perceiving: th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in projection advertisement. 7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Public Relations and Advertising. 12, August 13–15, 2014 in Mahidol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, Thailand

Yu-Chuan Tseng, Yi-Ching Huang, Kuan-Ying Wu, Chi-Ping Chin(2012), Dinner of Luciérnaga-An Interactive Play with iPhone App in Theater, MM’12, October 29–November 2, 2012, Nara, Japan

曾鈺涓(2012)。〈藝術、文化、知識之網路共創分享-以網路文學步步驚心為例〉。《第五屆公關與廣告國際學術論壇》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。台北:世新大學。

戚栩僊、曾鈺涓、江亦瑄、黃光玉、駱麗真。〈行動平台訊息設計原則- 一個歸納分析框架的構思與發展〉。《第十九屆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》2011/10/20-10/21。台北: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。

曾鈺涓、駱麗真、范聖佑、陳泊任、葉志豪(2011)。〈訊息的漂浮流動與互動再現-《脈-台灣數位藝術河流》創作呈現〉。《2011博物館與文化機構科技應用研討會》。台北: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台灣分會。

曾鈺涓(2010)。〈你在那裡?網路雲端的存在他者〉。《2010數位內容學術暨橋接成果研討會》。中壢:中華民國數位內容學會, p197-201。(2010數位內容學術研討會最佳論文入選) 。

曾鈺涓(2009)。〈數位藝術的實驗性〉。第五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。台南: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

Tseng, Y.-C. C.-H. L. (2008). Who is chatting with you? All Ways-O’s Chatroom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Arts (ISEA, 2008).

Tseng, Y.-C. C.-H. L. (2008). Flowerman- A robot with the empathy conceiving of understanding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Arts (ISEA, 2008).

Tseng, Yu-Chuan. Chia-Hsiang Lee.(2006) “Flow- An Interactive AJAX-based Internet Information Requesting System”,  ACM Multimedia 2006 Interactive Art Program” Remote”, Short paper, pp 193 – 196 

Tseng, Yu-Chuan. Chia-Hsiang Lee.(2005) “Immersing ME-the disappearing digitized presence”, ACM Multimedia 2005 Interactive Art Program, Exhibition paper, pp1063-1064

曾鈺涓。〈經驗無線-博物館數位導覽系統案例研究〉。《2005數位設計研討會》。2004。台中:國立臺中技術學院, p409-417

曾鈺涓。〈網路存在之創作實驗—「All Ways – O的聊天室」〉。《2004國巨科技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》。2004 。台北:國巨基金會,台北藝術大學。p38-43

羅惠瑜,曾鈺涓。〈數位時代中藝術作者權的隱匿– 以當代視覺藝術創作為例〉。《2004國巨科技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》。2004 。台北:國巨基金會,台北藝術大學。p116-121

Article in Books

曾鈺涓 (2016)。〈對話中女性主體意識的再塑造—女性藝術家訪談中的相互參照與討論保存〉。《過程中的女性主體—臺灣女性藝術家的陰性特質調查研究》姜麗華與呂筱渝合著出版。台北。P1-6

曾鈺涓 (2016)。〈再製與再現的復原工程-數位藝術家的省思與自覺〉。《藝術認證67》  2016.04。高雄:高雄市立美術館。P 38-45

王文劭,曾鈺涓(2016)。〈日本妖怪文化與地方都市傳說對動漫角色創作影響之研究–以角色妖狐為例〉。《戰鬥與力量-第四屆御宅文化研討會暨巴哈姆特論文獎文集》。新竹:交通大學出版社。P44-63

曾鈺涓 (2016)。〈網路藝術已死?〉。《數位藝述第伍號:數位文化網絡世代的哲思》。台北: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。P140-147

曾鈺涓 (2015)。〈從書桌到房間的築造之旅- 談彭怡平【女人的房間】的「房間」意義〉。《女人的房間》。高雄:南方家園。P 24-37

曾鈺涓 (2014) 。〈漫與顢-台灣女性藝術家的行動策略與游移缺席〉。《藝術認證》。高雄市立美術館。P 42-49

曾鈺涓。(2014)〈「共」經濟_開放與分享中的創意與價值建構〉。《數位藝述第肆號-數位設計-創客語自造時代》。台北: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。P140-147

曾鈺涓(2013)。〈台灣女性藝術的浮動與延伸〉。《藝術家454》。台北:藝術家出版社三月刊。P186-189

曾鈺涓。(2013年10月)〈科技森林的記憶與慾望〉。《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2年刊》。台北:台北數位藝術中心。P30-33。1069

曾鈺涓。(2013年11月)〈商業與藝術‧設計即創作:Akibo的藝術靈魂與創意之火〉。《數位藝述第參號》。台北: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。P162-167

曾鈺涓(2012年09月)。光子+, 依光而存在的訊息系統。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(134-143)。台北,台灣:藝術家出版社。

曾鈺涓(2012年09月)。工具、媒介、媒材?-數位藝術的本質命題。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(46-55)。台北,台灣:藝術家出版社

曾鈺涓。(2011年10月)〈文字凝視與數位互動之交互文本》。《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0年刊》台北:台北數位藝術中心。P13-16

曾鈺涓。(2011年10月)〈「夏娃的誕生」基因生殖實驗室的科技反諷〉《林珮淳夏娃克隆系列 》。台北:新苑藝術經紀顧問有限公司。P87-88

曾鈺涓。(2011年12月)〈「光子+」依光而存在的訊息系統〉。《光子+- 2011新北市科技藝術國際交流展,展覽專刊》。新北市政府:文化局。P16-31

曾鈺涓。(2011年10月)〈就是做一件好玩的事-「交通大學跨領域多媒體創作團隊」的跨界玩藝〉。《數位藝述》。台北: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、田園城市文化事業。P56-61

曾鈺涓。(2010年12月)〈光所在的端點-談網路藝術的創作表現〉。《中華電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北區電信分公司「大安機房暨大安線中新建工程公藝術」相遇是關懷生命的起點展覽專刊》。台北:中華電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北區電信分公司。 19-24頁。(96頁)

曾鈺涓。(2010年12月)〈數位藝術的本質命題〉。《台灣數位藝術脈流計畫展覽專刊》。新竹:台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。P58-73

Magazine

曾鈺涓。(2019)〈以《我》存有-台灣女性藝術家聯展〉。《藝術家530》。台北:藝術家出版社七月刊。P402-407。

曾鈺涓。(2019)〈網路藝術介入社會的情境〉。《藝術家528》。台北:藝術家出版社五月刊。P222-227。

曾鈺涓。(2014)。〈跨領域創作的開放知識分享-SEAD 跨領域創作之白皮書計畫〉。《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www.digiarts.org.tw》。台中:國立台灣美術館。

曾鈺涓。(2014)。〈第三回合-沈聖博的隨機運行之無機世界〉。《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,專欄-藝術家群像4月份www.digiarts.org.tw》。台中:國立台灣美術館。

曾鈺涓。(2013)〈臺灣數位藝術史中的女性〉。《藝術家458》。台北:藝術家出版社七月刊。P119

曾鈺涓。(2013)〈台灣女性藝術的浮動與延伸〉。《藝術家454》。台北:藝術家出版社三月刊。P186-189

Yu-Chuan Tseng, Antoanetta Ivanova.(2012). CHAOS, COMPUTERS, AND CYBORGS: Developing the Art & Technology practices in Taiwan, SEAD: WHITE PAPERS (Chaired by Roger F Malina, ATEC, UT Dallas and co chaired by Carol Strohecker).
http://seadnetwork.wordpress.com/draft-overview-of-a-report-on-the-sead-white-papers/

曾鈺涓。(2011)〈以「光」傳遞‧依「光」而存在〉。《藝術家439》。台北:藝術家出版社十一月刊。

曾鈺涓。(2011)〈藝術與科技‧對話與學習〉。《藝術家438》。台北:藝術家出版社十一月刊。P220-222

曾鈺涓。(2011)〈從神話到基因工程¬-談創作中的變形、混種與賽博格〉。《藝術家432》。台北:藝術家出版社五月刊。P182-189。(收錄於_台灣數位藝術脈流計畫-脈波貳:未來之身展覽專刊)

曾鈺涓。(2010)〈台灣數位藝術發展與困境〉。《藝術家》。台北:藝術家出版社六月刊。P194-200